物联网云平台定制开发的步骤与注意事项—来自惨痛的失败教训分享
物联网云平台定制开发的步骤与注意事项—来自惨痛的失败教训分享
作者:深圳市金鸽科技有限公司
2019-12-23
根据笔者10多年工业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的工作经验,以及多次物联网云平台开发失败的惨痛教训,现就物联网云平台定制开发的步骤与注意事项与大家分享。
随着物联网行业的发展,以及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的升级,物联网已经越来越火热了。但是很多人都是有想法,却不知道怎么实施。
物联网行业大致上包括数据采集传输部分,我们统称为物联网硬件或者物联网设备或者物联网终端,还有一部分则运行于云计算机上的软件,我们称为物联网云平台。物联网设备目前而言,虽然市场产品良莠不齐,但是还是有一些质量过硬的设备厂家,比如深圳宏电技术、深圳金鸽科技、台湾泓格、台湾Oring等等。所以本文不讨论硬件,仅浅谈物联网云平台定制开发的步骤与注意事项,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。
首先,在定制开发物联网云平台之前,要明确自己的需求,不能含糊。
以下几个需求必须在物联网云平台开发前确定:1)预计真实的设备接入量;2)云平台采集物联网设备数据的频率;3)是否需要扩展。
很多需求方均不会认真对待这几个问题,而笼统地要求云平台承接开发方报价以及报工期。我这段时间就碰到几个客户这种笼统的定制需求,最后全部否决了。这里跟大家说一下原因。云平台的开发之前需要进行需求评估,然后再定架构以及方案。通俗比喻一下,如果开始计划要盖10层楼,结果后面说要盖20层楼,那么有常识的人都知道,10层楼与20层楼的地基是不一样的。所以只能重新再来过。相反,如果你实际要盖10层楼,却告诉承建方要盖20层楼,那么承建方将按照20层楼的架构来打地基,成本就翻倍,这样不仅仅造成了资金浪费,还导致后面出现各种不匹配等等一系列问题,花钱不讨好。所以,如果想要进行物联网云平台定制开发,一定要把这些真实需求确定。
其次,服务器等成本的考虑。
很多客户均不知道云平台在开发好后,需要云服务器的支持才能运行。而这里的成本也涉及到了上述的真实需求问题。比如:按照金鸽云为例,最低的配置条件如下表所述:
金鸽云平台私有化部署条件:
1.1.服务器与公网IP(必须)
服务器实例 | 说明 | 配置 | 网络配置 | 系统盘 | 数据盘 |
KP3.0-NGINX | 可选,负载均衡 | 2C 4G | 固定公网IP带宽2Mbps | 40G | 100G |
KP3.0-DB | 必须,MySQL,RMQ | 4C 8G | 固定公网IP 带宽2Mbps | 40G | 100G |
KP3.0-DMP001 | 必须,设备管理平台应用 | 2C 16G | 固定公网IP 带宽2Mbps | 40G | 100G |
KP3.0-DMP002 | 可选,性能扩展时部署 | 2C 8G | 固定公网IP 带宽2Mbps | 40G | 100G |
注:
1、私有化部署最小配置要求为两台服务器
2、固定公网IP,是指电信提供的固定公网IP,金鸽物联设备访问、网页及APP访问等都需要服务器有固定IP
1.2.域名(可选)
根据微信开放平台要求,微信公众号对接必须使用域名。也可以用二级域名。
1.3.HTTPS证书申请(可选)
针对您的域名,若需要https加密功能,则您需要向SSL证书厂商购买域名对应的https证书。
等等。以上费用均是需要按照年为单位进行收取,这些在开发云平台时候也要考虑进去。
第三、日常运维。
物联网云平台定制开发完毕,并且部署到了服务器上正常运行后,需要运维。这个工作不可避免,因为随着数据存储量的增加,必须对数据的存储进行优化,否则会非常的慢。这个工作理论上来说不难,但是在实际中却非常困难。因为如果招聘一个专业的运维人员,不仅仅需要具备比较高的技术水平以及行业经验,工资还不低,但是最关键的是软件技术人员很少单打独斗,因此他会考虑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离职,导致这个岗位频繁的换人。这点也是需要引起注意的。
第四、在完成上述三步评估后,可以选择私有化部署方式,SaaS接入服务方式或者重新开发。
但是这里提醒大家注意几个问题:
1)不要操之过急,开发一个云平台至少需要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,所以如果急,尽量采用私有化部署方式或者SaaS接入方式;
2)开发成本要有裕度,因为在开发过程中不断的修正是难免的;
3)选择的物联网云平台开发商要考虑其后续的生存能力,因为软件公司属于轻资产公司,很多公司不能长期持续运营,那么后续云平台的维护升级就是大问题了。
最后、建议如果自身没有软件团队,建议采用私有化部署或者SaaS服务中的定制Logo界面方式,既经济实惠,也没有后顾之忧。各种成本请参考下图金鸽云平台方案选型表。
基于我们碰到过两次物联网云平台的失败,第一次是开发公司还没有完成开发完毕,就经营不下去,结果一堆源码一点用处都没有。第二次则是完成了开发,但是云平台开发公司采取了忽悠的方式,原本计划要接入30000台设备,结果他们为了尽快结束,以及减少开发人工成本,采取了最简单的方式,导致上百台设备上线后就运行不了。但是为时已晚,因为开发费用已经支付了,而开发公司也关门了。
鉴于这两次惨痛的教训,以及我们公司硬件设备必须要接入云平台的情况下。最终我们自己组建团队研发。到目前为止耗时2年左右,云平台也稳定下来了,基本保持了每2周升级一个版本的速度在迭代。同时也给海外多个客户提供了API接入服务,给美国客户私有化部署也稳定运行。经过失败后得来的成功,感到非常的自豪。
心血来潮,特分享给大家。
